Guilin karst World Heritage Site |
桂林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植物区系之珍稀濒危物种珍稀濒危物种 桂林喀斯特提名遗产地高等植物中,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2)的有18种,其中极危有(CR)2种,易危(VU)有5种,近危(NT)有3种,无危(LC)有8种,如网脉冬青Ilex reticulata (CR)、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CR)、少花海桐Pittosporum pauciflorum (VU)、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 (VU)、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NT)和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 (NT)等2种;列入CITES附录物种名录的有多花兰Cymbidium floribundum、钗子股Luisia morsei和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等兰科植物共32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35种,其中CR有1种,EN有4种,VU有4种,NT有10种,LC有6种,如临桂石楠Photinia chihsinian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和广西裂果薯Schizocapsa guangxiensis等;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2种,如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此外,石山桂花Osmanthus fordii、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等5种植物被列为广西重点保护植物(表 2.4)。 表 2.4 桂林喀斯特珍稀濒危植物物种组成
石山桂花 形态特征 树冠扁球形,枝叶茂盛,有浓荫。树皮灰色,皮孔扁圆,中等大小,分布较密。叶片小,厚革质;叶面平整,墨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色,无光泽,反差明显;叶片椭圆形至倒卵形,叶长5~9cm,宽2.5~4cm;侧脉6~8对,网脉两面不明显;叶全缘,先端圆钝或短尖;基部楔形,叶柄平均长0.8cm。花梗长,花冠荷花型,内扣、半闭合;雄蕊发达,2~3枚;花色乳黄至乳白,有甜香叶,部分植株能结籽。 野生种群 桂林首次发现大面积野生石山桂是在2004年12月11日,桂林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在灵川县海洋乡首次发现了大面积的野生石山桂,[1] 野生石山桂的数量有300多株。这一发现,不仅弥补了《中国植物志》中没有把桂林列入石山桂原产地的缺漏,也为研究石山桂这种桂林特色植物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 这次大面积野生石山桂的发现地点位于灵川县海洋乡的一座石灰岩山上,从山腰到山顶,现场发现的石山桂花朵呈钟状下垂,颜色大多为白色,少量为浅黄色,厚革质的叶片,长4-5厘米,宽2-3厘米,均生长在石崖峭壁上,尽管如今已时至冬季,但是由于生长的小环境良好,这片大面积的石山桂依旧是花满枝头,清香四溢。 据勘察,这片大面积的野生石山桂林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情况良好,并且石山桂的树木年龄层次丰富,除了有树龄几十年,直径10多公分的大石山桂外,还有一些高1米左右的小石山桂,还在一石缝里发现了一棵高约40厘米的石山桂苗,这充分证明了这片野生石山桂有结籽的现象,可以进行自然更新,繁殖后代。
下一篇: 桂林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植物区系之特有植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