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lin karst World Heritage Site |
桂林喀斯特遗产地符合的世界遗产标准桂林喀斯特遗产地因满足下列遗产标准而被提名: 1. 世界遗产标准 vii: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 桂林喀斯特分布于南北长120km,东西宽20-60km漓江流域内,喀斯特连片分布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喀斯特石峰10000余座,峰林与峰丛平分秋色。 桂林喀斯特的主要景观类型包括峰林和峰丛,并以峰林喀斯特独具特色。桂林喀斯特石峰高耸,以塔形为主,峰林拔地而起,相互离立,峰丛基座相连,洼地相随,是陆地发育最完美的峰林和峰丛喀斯特。此外,桂林喀斯特景观类型还有峰丛中的坡立谷、洼地、喀斯特湖泊,漓江喀斯特峡谷、河流和浅滩、象形石山和生物喀斯特景观,以及隐藏在奇山秀水中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包括地下河、洞穴、钟乳石等。 桂林喀斯特以漓江为纽带,景观要素丰富,有奇特的峰林、峰丛、谷地和平原,清澄回环的水流,嶙峋斑斓的崖壁,瑰丽奇艳的洞府,分布于漓江及其两岸,以及漓江支流遇龙河上游。同时,遗产地生态环境绝佳,田园密布,低缓河流穿行其间,是喀斯特地区人地和谐的典范。 2. 世界遗产标准viii:反映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括生命的记录,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 桂林喀斯特遗产地反映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桂林喀斯特遗产地位于南岭山系西南,地形特点是北、东、西三面高而南部低,中部呈自北向南延伸的漓江喀斯特谷地,谷地中沉积3000m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岩石古老、坚硬致密,岩性至纯。遗产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广西暴雨中心所在。丰富的大气降水汇集于漓江喀斯特盆地,形成了独特的峰林喀斯特和峰丛喀斯特地貌。 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喀斯特地貌的世界典范,发育于地层产状平缓、岩层巨厚而纯净的上泥盆统至下石炭统的石灰岩中,在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地层上,发育了连片分布的峰林喀斯特、峰丛喀斯特、喀斯特峡谷河流和近百个洞穴。在漓江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上所展示的喀斯特塔峰(峰林),在世界上来说是极其稀有的,是全球塔状喀斯特的模式地。 桂林喀斯特是大陆湿润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杰出范例:桂林喀斯特展现了如今还能够被观察到正在进行的塔状喀斯特发育演化的地质地貌过程,伴随塔峰底部的溶蚀及雨水的直接溶蚀,崖壁不断下切和崩塌,形成塔峰。桂林遗产地还为峰丛地貌和峰林地貌协同发育提供了证据,是在湿润热带喀斯特区域非常著名的“桂林模式”。因此,桂林喀斯特以其壮观的塔状和锥状喀斯特最终发育演化为一个开阔的平原而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演化史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是全球塔状喀斯特的发育演化教科书。 上一篇: 桂林喀斯特遗产地的保护
下一篇: 桂林喀斯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