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Guilin karst World Heritage Site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喀斯特地理位置

遗产名称

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之桂林喀斯特

地理坐标

葡萄峰林片区N24°55'24" E 110°21'16"

漓江峰丛片区N 25°00'08" E 110°27'32"

地图平面图,显示申报遗产和缓冲区的范围

1.1~图1.5

申报遗产的面积(ha)和提议的缓冲区(ha

1.1   桂林喀斯特在中国的位置图

1.2   桂林喀斯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位置图


1.3   广西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详图


1.4   广西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与其他保护区关系图


1.5     广西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遥感影像


遗产描述

自然地理

地形与地势

桂林喀斯特遗产提名地位于中国地形阶梯第三级,南岭山系西南;地形特点是北、东、西三面高而南部低,中部呈自北向南延伸的谷地地势。北部越城岭,最高峰海拔2142m;东部海洋山,呈北东走向,主峰海拔1783m;西部天平山和驾桥岭,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皆在千米以上。中部漓江喀斯特谷地地势低平、大致自北向南微倾斜,地面海拔130-200m(2)

2 桂林喀斯特核心区地势图

气候类型与特征

桂林喀斯特遗产提名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8-19,最热月为7-8月,最冷月为1月。全年无霜期309天,年日照时数1600h,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为6100。提名地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66-2390mm,从北向南递减;蒸发量则是反向变化,即1206-1256mm。降水量全年分配不均,4-7月降水量占全年62%,平均相对湿度75.8%。秋冬少雨,较为干燥,冬季气温低,时有霜雪。

水系与水文

桂林喀斯特遗产提名地北部是长江水系之湘江和珠江水系之漓江的分水岭地段,西部是柳江支流洛清江与漓江的分水岭区域。

桂林喀斯特是一个两侧高中间低的谷地汇水区域,主要补给源于丰富的大气降水。碎屑岩构成的中低山区是提名地外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地表水系发育;提名地内喀斯特地区是径流和排泄区,支流相对较少,多呈地下水流;漓江为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受构造控制,大致由北流向南。提名地内漓江长36 km,水力坡度约0.5‰,径流量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3-8月为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80%,枯水期为8月至翌年2月。漓江为低含沙量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086 kg/m3

土壤与生物

桂林喀斯特遗产提名地的土壤为典型的石灰土,富含钙质,呈中性至碱性反应,可分为黑色石灰土和褐色石灰土。

植物物种多为典型的喜钙植物,构成了提名地由不同优势种组成的各种植被类型,有7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共34个群系。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及缓冲区已知共有野生动物1621种,其中昆虫1082种,隶属3728科。桂林提名特殊的生境类型,孕育了较为丰富的物种,已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769种,分属156469属。已知野生脊椎动物38120333539种。洞穴动物10142134种。


上一篇:  喀斯特地貌分布
漓江喀斯特峡谷(FG144)
漓江夕阳
漓江
漓江喀斯特峡谷
漓江喀斯特峡谷
漓江喀斯特峡谷
漓江喀斯特峡谷
漓江喀斯特峡谷
九马画山
漓江